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小提琴入门 >>小提琴大师带来的气场、魅力感染了我们 | |||||||||||||||||
小提琴大师带来的气场、魅力感染了我们来源:网络 上传:小提琴网 更新时间: 2025-06-09 小提琴大师带来的气场、魅力感染了我们 小提琴对乐曲的理解深度:指挥内心所需要的音乐是怎么样的?2.对乐队的掌控能力:指挥所要的速度在排练及演出中能否得以顺利实施?他是否在有些时候会被乐队反控制,被乐队推着或拖着走,因而处于相对被动状态?穆蒂第一天来上海交响乐团排练,一上来就把《命运之力》序曲走了一遍。大师带来的气场、魅力感染了我们。他通过手的动作、眼神,整个人的精神气质,成功地走完了这首乐曲。这中间很重要的一环,是他完美地掌控了他所要的速度,而他所用的乐曲速度处理,又令我们折服。库特·马祖尔(Kurt Masur,1927—2015)虽然手有些抖,但他指挥贝多芬交响曲所用的速度却令我们信服,演奏起来很舒服。笔者碰到过一些同样优秀的指挥,演出同样的曲目,虽然用的是不同的速度,但都成功、合理地解释了乐曲,同样精彩。这就是音乐的奇妙之处。当然,在笔者所合作过的众多指挥中,也有不少因为找不到符合音乐表现的合理速度(有时是使用很不恰当的速度),使乐队队员演奏得很不舒服,甚至很困难,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关于这个问题,有的指挥不太重视。这是艺术层面上所产生的指挥与乐队演奏员之间合作不和谐的问题。当然,也不是演奏员所认可的速度都一定是合理的,而且演奏员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但作为指挥,必须重视乐曲速度的选择和运用,它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自律以避免不良关系一场成功的音乐会只有通过指挥与演奏员的共同努力,在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合作,才能得以完成。一个优秀的交响乐团在舞台上带给观众的首先是高质量的音乐,听觉艺术上的享受,同时又必须带给人们一个有着良好演奏状态的视觉效果,从而从听觉到视觉上都给人以满足。所以在平时排练时,指挥的指挥艺术及排练方法都是极其重要的。指挥所面对的演奏员是一群思想活跃的音乐同行。演奏员在排练场上 都会默默地认真工作,这是排练场上起码的规则与演奏员应有的素养。演奏员对于每个指挥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反应:A.崇拜。指挥改变了他们原来对这首乐曲的想法,他们跟着指挥的音乐走,非常投入地在大师光环中演奏;B.认同指挥的处理、表达;C.一般合作,没太多激情;D.不认同,但因为是工作,只能被动、乏味地参加排练。不同的指挥排练,往往导致排练场上出现不同的情况。对此,作为演奏员都有深切的体会。笔者在几十年演奏生涯中碰到过不少走向以下两种极端的不良情况:A.由于指挥缺乏权威性,脾气“好”而排练要求不高,演奏员排练不认真,因此音乐会质量不高;B.指挥严厉过度,结果却走向反面,使演奏员只想不犯错,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是小心翼翼,紧张,失去了良好的演奏状态,音乐会的结果当然是与指挥的愿望相反。我们作为演奏员,对在舞台上的心理状态、演奏状态的好坏都有深切感受,而有时有些指挥却往往会忽略这一问题。当遇到指挥在排练场上有时表现出的某些情绪化现象,演奏员应当积极面对。大多数指挥是极具个性的人,感情丰富。对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出现并把其带到排练中的情绪变化,演奏员一般是可以理解的。有时指挥心情不好,在排练时会言语生硬,处处不满,过于挑剔,反复排练仍过不了关,但第二天“雨过天晴”,要求会宽松不少。演奏员既然选择了乐队演奏这个职业,就要逐渐习惯这种现象,冷静面对。而引起演奏员心情不愉快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些重大演出前,如在国外首场演出前,指挥出于对演出质量的担心,以及希望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会突然几倍于平时的严厉,夸大演奏员的问题,致使排练“寸步难行”,从而对演出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指挥喜欢在排练中把演奏员的缺点和不符合自己意图的演奏加以扩大并反复排练。夸大缺点,以便解决问题,这作为一种排练方法尚无不可。笔者所不赞同的是有些指挥的过分扩大,以致连续四、五遍的排练,都不能得到指挥的认同。其实乐手们并没有如这些指挥所说、所哼唱的那样在演奏。每次出现这种情况,笔者都注意到了演奏员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奈和毫无积极性的状态。指挥如果能敏锐地觉察到演奏员的这种情绪变化,从效果出发,对排练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才是聪明的选择。所以,指挥与演奏员合作的双方都需要相互了解。许多问题需要换位思考,这对合作双方都会带来益处。
|
|||||||||||||||||
|
|||||||||||||||||
CopyRight © 2024 小提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